响石潭
医学硕士,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不为良医则为良相。
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概况 基本情况 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1956年,建筑面积3942㎡,为A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太月园和明光村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职工人数:95人;建筑面积:3942平方米;辖区范围:5.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7.5万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北京市《关于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要求,中心按照“保证基本医疗,惠及人民群众”的原则,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区预防、保健、医疗、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社区卫生服务。日均门诊量在400余人次左右。 近年发展历程 2000年被定为“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2002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8年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为“中医特色诊区”示范中心;2008年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海淀区唯一一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培训基地”;200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2010年评为北京市社区“治未病”预防保健指导室建设单位。 服务宗旨 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以“大医精诚”为院训,以家庭医生团队健康责任制为主要服务形式,为居民提供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服务内容 1、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检查及诊疗; 2、提供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 ; 3、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定期随访和康复指导; 4、开展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 5、开展社区卫生防病、健康指导、计划生育指导等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 6、为80岁以上老年人上门提供康复、护理及医疗关爱服务 7、根据残疾人、精神病人等人群的不同康复需求,开展康复服务; 8、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其他适宜医疗卫生服务; (五)服务承诺 1、实行首问负责制 ; 2、免费提供健康讲座指导 3、免费建立健康档案; 4、对6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三优先”服务,即“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 5、残疾退役军人、烈属和现役军人优先就诊服务; 6、实施家庭保健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 7、对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就诊免普通门诊挂号费(0.5元); 8、对低保人群实行免费测血压、免费咨询、免收挂号费、免收诊疗费; 9、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10、对京籍20岁以上妇女进行两癌筛查; (六)人员基本情况 现有职工:95人;编制内职工:65人 其中 学历:研究生:6人;本科:23人;大专及以下:36人。 职称:高级:3人;中级:25人;初级:32人 编制外职工:30人 机构管理 三大部管理模式:健康管理部、功能支持部、绩效管理部 1、功能分区:全科诊疗区、预防保健区、辅助诊疗区、康复理疗区 2、候诊室:环境优美,干净整洁。 文化建设 通过“纪念五四运动”青年座谈会及读一本书——《活法》,引导年轻医务工作者修炼灵魂,保护美德,发挥自身潜在的伟大力量。 通过“庆祝‘建党九十年’”系列活动及读书月活动——《不抱怨的世界》,引导全体医务工作者在面对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如何调整心态,积极快乐地工作。 召开中心“廉政风险管理工作会”,与各科室及个人签订廉政风险责任书,使职工自觉抵制违纪违规行为,保障职业生涯安全。 与双榆树及青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聘请礼仪讲师,提高医务工作者服务礼仪。 召开职工恳谈会,加强与职工的交流,集思广益,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注重中心的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温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团队工作高效,让每个人价值最大化。 基本服务 基本医疗服务:自2008年至201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 年比2008年基本医疗服务量上升0.6%;2010年比2009年上升17.7%。 (二)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比2009年工作量有所增加。 (三)2010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2010年家庭医生式服务 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辖区居民,开展健康宣教、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签署家庭服务协议为辖区内残疾低保家庭、空巢老人送医上门,结成了家庭医疗扶助对子并进行医疗、饮食及用药的指导。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共计210人次。通过我们的服务使辖区内居民特别是残障低保人员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政府的关怀。 (五)2011年家庭医生式服务 召开中心及联合辖区内39家居委会的“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会,布置宣传工作,做到覆盖率、知晓率100%。 召开“家庭医生式服务”宣传会 33 次 通过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2次宣传“家庭医生式服务”,并打造1名榜样家庭医生。 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 签约1431户、1601人 便民服务: 延长门诊时间至晚八点; “五个一”真情服务:发放一份居民就诊《服务手册》、发放一张家庭医生联系卡、发放一本《中医“治未病”指导手册》、公布一条24小时服务电话、开放周六半天普通门诊。 北医三院协同服务; 人民医院预约转诊; 老年人“三优先”服务: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 “六有”服务:进门有人迎、问询有人应、疑惑有人解、老弱有人扶、困难有人帮、诉求有回应。 特色服务 中医药特色服务:中医康复保健中心(中医馆康复理疗区和药剂 科),中医项目包括:中医保健室、体质辨识室、药物熏蒸室、治未病诊室、中医专家诊室、针灸室、中医骨科诊室、理疗室、康复室和中医治疗室。 中医药服务在“六位一体”中的应用
学术委员会:科研项目组、临床用药监测组、教学培训组和质量控制组。 科研项目组: 1、目前中心共承担科研项目4项(包括已结题项目) (1) 2010年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北京社区胆固醇教育和控制” (2011年3月) (2)首发基金项目“北京市城镇老年居民社区首诊制实施效果实证性研究”(2010年8月) (3)“贺氏三通法临床推广工程—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的火针治疗”(2010年7 月) (4)国家863项目“社区发热和腹泻症状的早期识别和预警适宜技术研究”(2009-2010年9月已结题) 2、目前发表学术论文3篇 临床用药监测组:用药监测、抗菌药物监测、处方点评、药讯季刊。 质量控制组: 1、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完善核心制度建设、岗位练兵、绩效考核制度、无医疗事故发生); 2、院感控制质量控制(加强院感巡查、评估、整改管理;加强中医诊疗院感管理;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同比下降1.1%;静脉点滴处方比例同比下降2.9%); 3、医疗费用质量控制(单张处方费用同比降低4元;京籍60岁以上老年人就诊免挂号费22815人次;次均诊疗费用同比降低14.93元) 我们的目标 创建硬件软件达标、机构管理规范、运行机制科学、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效果明显、人民群众满意的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七、工作亮点 我中心家庭保健员培训结合知己健康管理工作共同开展。在人员筛选上,我们从知己管理的病人中筛选依从性较好、对健康知识素养较高的病人作为家保培训对象。通过知己健康管理的实践,和家庭保健员培训的理论支持,使慢病患者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中融会贯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慢病管理效果。经常与家保人员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的改变习惯。通过知己健康管理督促家保人员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得家保人员能够身体力行,通过自己的行动,言传身教,影响到周围居民,主动发动身边居民加入到家庭保健员培养计划中来。2010年共计完成知己健康管理90人,培养家庭保健员20人。 家庭医生式服务是2010年北京市重点折子工程,但早在20余年前,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已在辖区内设置了专门的家庭医生,专门为辖区内慢病行动不便、低保、残疾、大医院诊断明确需在家后续治疗者提供上门服务。年出诊约2000余人次。 2010年我中心进一步推动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组建家庭医生团队7个,覆盖辖区内39个社区,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知晓率,分别在街道及辖区39家居委会采取召开“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会、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宣传画、发放家庭医生联系卡、发放致居民一封信、结合健康教育讲座、义诊咨询等形式进行宣传,做到覆盖率、知晓率100%。 目前共计召开“家庭医生式服务”宣传会 33 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万余份。辖区与1431户、1601人签订了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 目前针对辖区内重点人群开展免费体检、慢病管理、健康宣教、下社区义诊咨询、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对行动不便患者送医上门,开展家庭治疗及康复,三级医院专家下社区义诊、预约转诊等形式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2010年家庭医生团队结成了家庭医疗扶助对子,进行上门体检、饮食及用药的指导,上门服务共计210人次,并进行了随访。家庭医生上门治疗共计2767人次。通过我们的服务使辖区内居民特别是残障低保、行动不便人员感受到温暖及政府的关怀。 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2次宣传我中心的“家庭医生式服务”,海淀报也对我中心的家庭医生进行了专访,并打造1名榜样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团队上门服务共计210人次。通过我们的服务使辖区内居民特别是残障低保人。 |